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,國宅向來不愁沒有人買,即使在SARS疫情肆虐的西元2003上半年,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大直水岸旁的基河二期國宅社區,景觀戶都還有每坪20萬元的身價,現在同樣戶別的行情則是三級跳,每坪出價30萬元還不見得有人願意割愛。

台北市的國宅行情,就像是台北市房價起伏歷程的一個縮影。當初政府決意興建國宅,本來是為了照顧中低收入戶的居住需求,但是政府在許多黃金地段採就地改建國宅,或者在重劃區興建國宅,而且還以低於市場行情3成、甚至5成以上釋出的做法,讓這些原本應該是價格低廉的國宅產品,在黃金地段加持的情況下,吸引大批意料以外的人士進場投資。


抽中北市國宅,轉手價差百萬元


不僅如此,為了加速台北市以外的滯銷國宅產品出清,政府還取消5年內不得轉賣的規定,改成1年內不得轉賣,此舉大幅降低了海蟑螂(利用人頭戶抽籤轉賣,賺取價差)的操作難度。於是我們看到,在SARS過後、房地產景氣翻揚的台北市,每次國宅抽籤都引發大量人頭戶的介入,而且只要轉賣成功,每戶價差100- 200萬元是稀鬆平常的事情。


直到末代國宅「立功國宅」在去年釋出後,台北市的國宅行情才算回歸到市場機制,少了政府的超低價大放送,以及炒手在其間的穿梭哄抬之後,國宅應有的行情才要開始反映。從市場成交金額來看,一般國宅的行情略低於周邊同類型、同屋齡的大樓產品,而高於老公寓。至於位於黃金地段的幾處國宅社區,如大安區的「大安國宅」、信義區的「信園國宅」、松山區的「松山新城」等,行情則絲毫不遜於周邊同類型大樓產品。


離開北市,國宅身價大萎縮


有趣的是,只要一離開台北市,即使在台北縣,國宅的身價便大幅下滑,桃園新竹的國宅社區則更是趨近乏人問津的地步,這是因為一方面部分國宅坐落區位不良如高速公路旁,或因地勢偏遠如遠離市中心,再加上桃竹一帶的新成屋供應量充裕,價格也低廉,國宅的「價廉」優勢消失,回歸到「比品質」的階段,消費者在綜合考量後,仍決定購買民間興建的社區。

《引用:YAHOO房地產》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iching11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